2)第五百三十六章 将影响降到最小_重铸刚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足足排出了数里长的长队,这让这些城外乡村的百姓有些慌乱,也幸亏这里有官府的人维持秩序,一切还算是有条不紊。

  县城中的其他盐商凑成一堆看着这个场景,心中虽然愤怒却也不着急。

  现在全国有无数的百姓向朝廷买盐,而各个大盐商都被抓了,那么盐的分销、运输必然会出现大问题。至少一个月时间内基本上很难有新盐运到本县!

  而朝廷库存的盐也支撑不了多久,按这架势,恐怕一天就没了,到时候这些刁民还是要老老实实买我的高价盐!

  相当多的盐商都很兴奋,幸亏几个月前自己从某某大盐商购买了一大批盐,不然的话,这一次的肥肉自己可就吃不到了!

  这些盐商其实都不能算是盐商,他们就是小盐贩,他们从大盐商手里购买食盐,再将食盐拉到县城,更多的则是县城下面星罗棋布的小村庄。

  因此对于朝廷现在买盐没有加价反而降价三成的行为他们很不满,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在抢他们已经到嘴边的肥肉,还连沫儿都不给他们留了。

  同时他们也勉强算是破有视野之人,也看出了朝廷政策的缺点,就在苦苦等待着弱点暴露,再一击致命,朝廷?朝廷怎么了,朝廷也不能不让我们赚银子啊!

  然而,两天就这样过去了,朝廷的盐似乎还极为充足,他们昨天还亲眼见到了足足有三十辆四轮马车载着雪白的食盐送到商铺中售卖。

  看着前方朝廷商铺门口只有数十人排队的样子,他们慌了!这可怎么办?朝廷究竟有多少盐啊,全国那么多的县,皇上难道把所有的盐就调到这里了?

  而连续三天朝廷的盐行从不间断售卖也让百姓心中安定,看来朝廷是有盐的,他们并不需要太担心,于是一些原本准备购买的农户又放弃了这个打算。

  邸报上都说了,朝廷发现了新的制盐方法,产量大增,过不了多久,食盐的价格必然会再次下降!

  他们现在就相信京城的皇上,他“老人家”说的话都是对的。

  而第三天也有一些胆大的小盐贩开始动起来了,他们从朝廷手里批发低价食盐,再运输到各个乡村加价售卖,说不定他们赚得利润更多了!

  当这个场景发生时,其他的盐商面色涨红,大骂这些商人无耻!

  无奈之下他们也放弃了抵抗,不得不降价亏本售卖。

  通过锦衣卫得知民间发生状况的朱由检心中大定,对于此次盐法的变革很有信心了。

  这个时候朱由检也更是庆幸不已,幸亏此次盐法变革推迟了一年,自己也多准备了一年,不然这次恐怕真的会引起动乱!

  这一年,全面推行晒盐法后长芦盐场的产量早已经超越了巅峰时期,同样超过了两淮盐场的产量,按照税部统计,长芦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统计在内食盐”产量的三成之多!

  这个数据是非常可观的,而在崇祯二年时,长芦的产量仅仅是全国的一成而已。

  也就是说去年一年时间,朱由检储存了全国食盐产量的两成之多,就算算上私盐,也绝对有一成。

  今年朝廷对其他五大盐场的变革影响颇大,至少在这一个月内五大盐场的产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七成,之后就可以缓缓恢复,对朱由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月时间!

  运输上有少府的信达商行甚至是当地驻军代为运输,过不了两个月原本那些盐商的运输对就会被朝廷招募,大明的实验运输就会恢复。

  想到这里朱由检甚至都不敢相信,若是没有早早囤积起来、并运送到各地储存的这一大批食盐会产生多大的后果。

  盐若是价格飞涨,问题可就真大了,尤其是云南、广西两省土、汉关系如履薄冰的的地方更是如此。

  幸好现在一切安好,多准备一些总不会有错的!

  ……………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