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美国挑战,中国得应战吧---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的地方,就是能够释放出妇女工作能力,因为美国妇女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又没有世俗习惯影响,少了五、六百万男性工人,却能增加一千多万妇女工人。”

  美国现在真实情况,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宣战并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后,几乎所有的适龄男子都应征入伍,男人们都上了战场,一些工厂几乎瘫痪,可是战争需要大量的装备和物资,谁能够让工厂的生产线动起来?

  这时美国政府发出号召,报纸杂志积极配合,文章和广告铺天盖地,当时的口号是:“越多的妇女工作,我们就越快地赢得战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张“铆工罗西”的海报,海报上有一位虎背熊腰的女子,代表着美国宣战后,工厂劳动妇女的强壮形象,所以“铆工罗西”成为二战美国劳动妇女的代名词。

  “铆工罗西”的原型之一是罗斯?韦尔?门罗,当时的好莱坞明星沃尔特?皮金到一家飞机装配厂参观,遇见了门罗,于是推荐她在一部政府宣传战争的片子中担任主角,著名的插图画家诺曼?罗克韦尔根据门罗的形象创作了“罗西”这一形象,刊登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爱“罗西”的热潮,那家报纸的发行量也增加了一倍。

  “铆工罗西”的另一位原型是罗斯?希克,在纽约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工作,给格鲁曼公司生产的“复仇者”轰炸机的机翼上铆钉。一位艺术家根据这些素材加上想象创造出了那张在美国家喻户晓的“铆工罗西”海报。

  原时空后世据估计,美国总共有2000万个“铆工罗西”。

  听到徐远山的解释,教员沉思一会后说道:“妇女能道:“经过全国上下努力,中国基础工人已初步达到八百万人,但已经占了全国文化基础较好人群的70%以上,后面想再大幅度提高基础工人的人数,估计还需要一年时间的文化培训和扫盲活动,工厂设备因为徐先生从德国、美国弄来不少,基本不缺,但工人技术水平低原因对生产先进装备和武器仍有很大的限制。比如海军的军舰和空军的轰炸机就难以扩大生产。”

  在大家讨论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时候,徐远山心里也在盘算着,关于工业人才,中国已经把人才挖掘到极限,如果想在短期内爆发出工业生产能力,还必须靠外部的力量。

  所以,徐远山建议说道:“中国如果还想爆发出更大的产能,还有三个途径:一是在马来亚设立一些工厂与国内形成互补,比如除生产武器弹药外,还可以建立生产轮胎、胶鞋的大型工厂,以马来亚华人的工人基础和文化程度,至少可以安排三十万工人,实在不行的话把马来亚参军有工业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华人青年转业放到工厂;我后面去德国送反舰导弹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