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经史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学做出铺垫而已。

  但是他并不知道,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对理学的反动。

  因为理学对于史学的态度是什么?是先经后史,主张读书人应该先读经,用经义的观点去看史学。甚至很多人说,读史使人为史所坏。将史学归于经学之下。

  看似也重读史,但是经学博大精深,先读经学,就意味着不读史学了。

  明清读书人很多,不知道秦皇汉武是何等人,未必不是有这种原因。

  六经皆史也是消除了三皇五帝的特殊化。经学之中,三皇五帝都是远超过秦皇汉武的帝王,是所有君王学习的圣王。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所依赖的就是《尚书》等上古文献。

  六经皆史,就是将消除了六经的神圣性,将他们与二十三史放在同一个范畴研究。

  这种事情,在宋讷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如何能忍得住。

  何夕说道:“非但六经皆史,一切文字资料都可以作为史料。同样,一些古迹与古物,也是史料之中。”

  只能说,何夕虽然努力学习了。但是在儒学上还是有所欠缺。根本不知道手中的六经皆史这个题目,就是能与理学斗一场的劫材。毕竟历史在中国古代一直是重要地位,经史在很多时候都可以并列的。

  而历史上史学家也从来不少。

  以史学为题目,很容易找到一些同盟。将自己这边做得多多。

  可惜,何夕并不理解这些。而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现代史学。

  其实,何夕对历史也没有多少造诣。只是从自己手机的书籍之中,选了一些,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印象,他今日的目的,就是扩宽史学边界,将一切对历史的研究都纳入史学范畴。

  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朱元璋托古改制做铺垫的。

  当然了,这也是为了扬长避短。真要让何夕讲解史书,何夕是真做不来的。但是从理论上,扩充历史学的边界。不涉及具体的细节。对何夕是最合适的。

  练子宁在下面听着。

  本来没有多上心。只是服从国子监安排而已。但是听何夕从这个角度,重新诠释史学。让练子宁觉得眼前为之一亮。一时间重新认识了史学。不知不觉之间,眼神都变成庄重起来。

  从本来应付差事的心态,变成了而今学子仰慕老师的态度。

  刘崧此刻也不知道当以何等态度来看何夕了。

  刘崧心中暗道:“不说别的。单单今日之言,千载之下,史学之上,当有何夕之名。早知道,何夕有这样的学识,我还担心什么。只是何夕年轻太轻,这不应该是他的所研究出来的。是了。定然是他的老师。对,大智禅师。不知大智禅师是何等人物,才能教授出如此弟子。今生恨不得见。”

  史学是一个很吃时间的学问。

  毕竟别的不说,单单熟悉史料,浩如烟海的史料熟悉一遍,就要数年时间。在刘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