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2章 代理指挥使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兴赞了声好,结果崇祯再次敲了桌子:“可恨王在晋竟然还拉着一群人极力反对。可恨,可恨,可恨。”

  连说三个可恨,足见崇祯已经对大臣们愤怒到了极点了。

  王在晋当然反对了,因为当初就是孙承宗坏了他辽东督师的官位,让他失去了这个肥缺,他要不逢孙必反才怪了。至于国家兴亡,哪里有自己快意恩仇重要?

  “扯皮三日,朕告诉他们,如果不请孙师傅进京也可以,就让他们出城御敌去,结果他们既没有办法,也胆小怕死,才不得不在朕的乾纲独断下,同意了朕的意见。”说这话的时候,就流露出一股快意,是战胜了文臣的快意。

  赵兴低声说一句:“正所谓千人论事,一人定音。大事,皇上当断就必须断,要是让他们这么扯下去,天都会塌的。”

  然后耐心的开始灌输:“绝对的民主,不是治世良方,反倒是一味毒药,想当年,西方强大的罗马帝国,也就是咱们说的大秦,就是被绝对的民主给弄垮的。当然,绝对的集权也不行,一个国家是不能用一个人的好恶来治理的,那死的更快。只有折中的民主集中制度,才是真正的长久办法。其实,当年的仁宗皇帝发明的这个内阁制度,就是一种变相的民主集中制。但自从东林得势之后,开始将这种制度,在争夺皇权的时候,开始向没有节制的所谓民主发展了。”

  崇祯仰天长叹一声:“是啊,现在为一件小事,就要讨论争论无休无止,结果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做不了,这可怎么得了,这个,必须要制止。”

  “皇上睿智,只要这个制度调整的好,就又会出现一个大明的“仁宣之治”,啊,应该叫崇祯之兴。”

  崇祯满意这句话,“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你的任务就是,立刻稳定京师内部,筹措钱粮,平息物价和民心的同时,给城外陆续到达的勤王兵发放钱粮,以增强士气。”

  这么一大堆的事,没一个是小事,全部关乎钱粮,而赵兴现在真的是两袖清风一钱不名,哪里有钱粮。

  赵兴闻听,当时大惑不解:“皇上,臣在山西解运七百万两入京,这才不过四个月,怎么就没啦?”

  崇祯小脸微红,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和中赶紧解围:“七百万足额解入国库,其中按照规矩上缴了内帑以应付不足,剩下的五百万中,给了辽西袁督师三百万。”

  崇祯就轻轻的一敲桌子,恨恨的一声:“该死。”

  他说的该死不是自己也不是户部官员,更不是赵兴,而说的袁崇焕。这时候,可见袁崇焕在崇祯的心中恨意多浓。现在,不管真假通敌,也不管让建奴杀到城下的大罪如何,就是一个崇祯对他的戾气怨恨,袁崇焕不死都不可能了。

  “还有给了奢安之乱的张慎言一百万,那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