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满朝无忠臣的原因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年,东林党人上位开始就已经断绝了。所以,赵兴认为,东林党人最大的罪行,不是搞垮了大明王朝,而是他们搞垮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血脉,让文化的内涵走了样,变了形。

  面对赵兴突然提出来的论断,崇祯越想越怕,最终不寒而栗,然后变得神经质般的大吼大叫:“查,给我彻彻底底的查,凡有不忠君不爱国,贪婪而无能者,全部踢出朝廷。”然后情绪激动的大吼:“我宁愿这个朝堂上,只有朕一个人,也绝对不让他们最终卖了这个老大帝国,卖了朕。”最后才是他的真心话。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崇祯进入了绝对不相信大臣,让所剩不多对他忠心的大臣,彻底背叛他的死循环。

  从这一点上看,赵兴是一个罪人。

  赵兴坐在那里愣愣的看着已经陷入歇斯底里的崇祯,他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罪责深重了。再看看其他几位国公,更已经陷入了无限的惶恐之中,这一次赵兴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不是在给这个风烟火起的大明战车,踩一脚刹车,却是踹了一脚油门,还把掌舵的司机给打晕了。

  怎么办?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可怕的局面?

  赵兴在自问,崇祯在焦急的询问。

  就在所有的人面对着这最可能出现的危险,却束手无策的时候,赵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探出身子道:“开恩科。”

  就这三个字一出,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他,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赵兴面容平淡的再次道:“开恩科,开特科。”

  “皇上,诸位,现在皇上登基都三年啦,三年中,所任用的都是万历朝的人。这些被任用的官员,他们都是万历先帝的天子门生,却没有一个崇祯朝的人。没有当今皇上自己的门生,这很可怕啊。”赵兴说出了症结所在。

  是的,现在大明朝野上下,全部是万历朝开科取士的出身,唯一一个是崇祯元年取的进士卢象升,还不在朝堂,官卑职小。所以,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固有思维,万历的门生就对崇祯不感冒,当然的离心。就没有一个官员来替崇祯着想,来替崇祯说话。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崇祯对他们无恩。没有感恩之心的打工者,就是随波逐流,就会拿着工资不办事,就会你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的心态,就有谁给的利益大,就跳槽到谁那里去的心态。

  勋贵有些人在做事,但他们不是对崇祯效忠,他们效忠的是这个大明。所以才有北京两次失陷,官员纷纷争强投献,而勋贵战死国公五,侯爵死于贼及建奴二十一,伯爵无数的局面。

  但现在,他们被东林死死的压制着忌惮着呢,根本起不了作用,

  现在,卢象升为国死战,因为他是崇祯的门生,是带着感恩之心在打工。

  赵兴在为崇祯救火,是因为崇祯把他提拔起来的,给了他改变自己和别人历史的责任感在拼杀。

  张之及在拼死为国死战,是因为他是崇祯册封,是崇祯重用的。

  孙承宗拖着老迈之躯在为崇祯卖命,是因为他是崇祯的老师。

  但仅仅凭借着这三四个人,累死你也不能改变什么的。由于只有这三四个人干事,他们就成为了所有不干事人眼中的异类,必然会出现,干事的人,最终被不干事的人干掉驱逐的恶果。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快速的组建皇上您的班底,必须有对皇上心存感恩之心的官员站满朝堂,带着感恩和真正的忠心,辅助皇上治理这个国家。所以,请皇上开恩科,是的,是皇上恩遇的一群人才,进入朝堂,为皇上所用。”

  不能让崇祯真的发展成怀疑一切的性格,那不但会让他彻底的众叛亲离,最终也会殃及自己。

  必须培养出一批他真正信任的人,然后惠及自己,这就是赵兴提出这件事的本心初衷。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