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8章 都是钱闹的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线输送钱粮,还能疏浚下河道,赈济下各地灾荒,还能给各地沿街乞讨的朱家子孙们一点恩赏。

  但现在的王承恩,一个是外臣打倒了魏忠贤后,就死死的盯着他,让他再不敢像魏忠贤那样,巧立名目的捞钱了。同时,王承恩也真没有魏忠贤的脸皮捞钱的能力手段。

  而原先,皇室内帑的几项最大的收入,比如每年不下四百万的茶税,东林说了,那是坑害茶农的恶政,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就坑害小小茶农呢?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每年不下五百万的盐税,东林说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因此而推高了食盐的价格,从而使得百姓淡食,苦了百姓,恶政,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接着就是海税,也就是市舶司,他们向皇帝提出应该恢复“禁海”,万历皇帝开海禁派太监收税是严重违反祖制,是一个极大地恶政,同时,这么多的好东西下海,当然便勾起了海盗的贪婪,也顺带着让沿海倭寇横行,这当然不好,你看看这连绵地天灾也证明了收海税地极端非正义性。

  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引盗来袭呢,而那么多的大明好东西,都流到海外,不能让大明的百姓获得享受,是恶政,必须停止。崇祯认为对,于是崇祯元年,开始禁海。既然禁海了,市舶司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了,所以,从这时候开始,原本是内帑最大的一笔,每年五六百万的市舶司海商税,一文钱都没了。

  还有,每年大明国库的三成税收分成,国库都穷到耗子都搬家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不为国家财政着想呢,这个,算了吧。崇祯认为国家困顿,自己当节俭,于是,这一笔也没了。

  现在,就剩下皇庄的一点点收入了,还因为管理不善,年年亏空。

  但是,支出呢?

  十万宫女太监,和后宫老少皇妃嫔妃的供养,是笔不小的开销。

  黄陵的修缮和每年的祭祀是必不可少。

  边军和各级官吏逢年过节的赏赐,这是固定的开资,其实,现在边军已经从天启七年开始,不再发饷银了,就指望着这笔皇家的赏赐过日子了。

  二十万禁军的饷银,这个国家不管,由皇上出的。

  十五万锦衣卫的工资是必须发的。

  十万东厂的俸禄必不可少的。

  前面的辽西袁崇焕却每年需要四百万筑城和十五万关宁铁骑的军饷是绝对不能克扣的,可国库没钱,就只能由内帑垫付。

  南方剿匪,河道的修缮,官吏的俸禄,等等,国库没钱,也只能由内帑支出了。

  结果内帑里原先哥哥给崇祯留下的两千万银子,转眼间,就见了底儿。可是开源不成,东林看着呢,那就节流吧。

  从哪里节流?算来算去,就是恶名昭彰,被百官上下抨击的东厂锦衣卫开刀吧。

  这么一说,崇祯之所以不反对裁撤厂卫,但还是犹豫,其实他不是不知道厂卫的作用,其实,都是钱闹的。

  既然赵兴知道了原因,当然就要直言自己的办法。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