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 赵选官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员养廉银子是好事,那种古来的俸禄制度,早就该改一改了,大家巴不得多拿银子呢。

  还有没有反对声的就是,当时赵兴将胸脯拍的啪啪响:“这笔多出来,给所有官员福利的银子,我赵兴出。”

  而崇祯也怕赵兴利用这次的机会,收买全天下的官员,那时候,这个孤臣可就成为二皇帝了,也立刻答应从天下承包土地给内帑的钱里出。所以所有的官员都轻松的认为,既然你两个冤大头出钱给大家发福利,反对的人,绝对是傻子。

  因此才有了这个政策的顺利通过。

  当然也有几个不开眼的,想要标新立异,显示自己为官固贫的忠心,结果还没等崇祯和赵兴干他呢,就被同行直接踹进了大牢。挡大家财路,如杀大家父母,这都杀自己父母了,那还说什么,不螚死他螚死谁啊。

  “既然你们都是天子真正的门生,就要为天子那位座师长脸。这次不必京师考核,直接下到地方任实际职务,磨砺考验。既然大家是天子门生,就要勇于为皇上做事,所以,京官肥缺这次没有,偏僻之地却期许诸位担当。但只要诸位克勤克俭发奋努力,三年后,皇上已经任命郑国公和武阳候以及曹公公为京查,按照政绩考察,然后按照等级调任诸位。”

  让人支边,必须给与希望,否则有大部分人是宁死不去的。利益的引诱才能让他们甘心付出吗。

  这时候,曹化淳才站出来,笑眯眯的宣布:“这次西北和云贵川因为战乱缺额最多,所以,皇上希望你们这些真正的天子门生为师分忧。先补州府缺额,最后是县令。当然,限期一任三年,而且还是加恩一品,即便是县令,也挂六品级。三年后政绩卓越者调做他地,政绩平平者也调各部磨砺。”

  这个决定一出,所有的人都跃跃欲试了。

  科举目的是升官,但按照规矩先进翰林院再学习三到六年,要将冷板凳坐穿,上升一级,那简直难比登天。现在好了,只要冒三年风险,大家都六级调出,出来了,就是各部主事,外放的就是一个知州或者是一府的二把手。为了前程理想拼了。

  王庆一第一个站出来:“学生请赴云贵任,用我所学,帮助张总督,彻底剿灭奢安之乱的叛匪,还西南太平。”

  李守一也站出来道:“请公公转达皇上,学生愿赴西北,和流寇较量一番。”

  恩科的贡生全部希望去各地战区赴任,一展胸中所学。

  在他们的带动下,正科贡生也纷纷请求到西北西南,做一任各地官员,为皇上分忧,为国家效力。

  而制科的工匠也纷纷请求直接进入工部,为国制器,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变成实际的利国器具。

  如此效果那是好的不得了。

  而后来的洪承畴和张慎言一见这么多宝贝过来,当时欢喜无比,再加上天子门生必须照顾,都给于重要位置安置,并且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见解那都非常重视,让这些人感觉到做事如鱼得水。

  如此一来,为崇祯四年三月的恩科贡生外放减小了抵触。

  待遇的提高,荣誉的加强,让一批批年轻新锐充实到了地方,慢慢的给大明换血。等十年之后,赵选官,也就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已经占据了天下,走进了朝堂。当那时候崇祯对赵兴虽然已经不信任,准备剪除他这个尾大不掉的危险时候,他发现,赵兴已经和他平分天下了,他已经被赵兴真真正正的架空了。

  是真正的架空,赵兴的改革已经无人能挡了。

  不过让他憋屈且欣慰的是,赵兴的所作所为,都是为这个大明,为这个汉人天下的复兴在努力的。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