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3章 议论裁撤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裁撤山陕的卫所三十万。将军户取消,将军户放归,允许他们自谋出路,这对军户来说,也说一个德政,也说一个解脱。”

  这就是一盘活全盘活,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当然,地方上没有军队是不可能的,洪承畴有些冒进了,所以我决定,将三十万山陕卫所军队,压缩到5万,作为震慑地方的武装力量。”

  这才是权宜之计,考虑的相当周全。

  “当然了,这里大家会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这些军队裁撤下来,是不是又会出现裁撤驿站那样的结局?”

  这也是有识之士担心的问题。

  想当年,裁撤驿站的时候,出现了一刀切,结果就是让整个西北15万驿卒,失去了生计,而连带着他们身后接近70万的家属,断绝了生路。最终是,这些受过军事训练的驿卒,铤而走险,成了农民军的主力,就比如说李自成。

  “这一点我已经考虑过了。”赵兴立刻打消了大家的疑虑:“裁撤驿站,那是实打实的夺人饭碗,逼人上绝路。但是,我们裁撤卫所军队,却根本不同。第1个,本来卫所,就人浮于事,其中的空额几乎占据了一大半,我们不过是将那些空额挤出去。还有一个,就是解放那些军户,给他们自由。”

  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只要实行了这个政策,那些被淘汰出去的将士,不但不会反对,而且会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大明朝廷,实行的是户籍制度,这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制度是深受欢迎的,也为稳固整个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凡是所有的事情,都怕一个但是。

  明朝户籍制度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这一职业户制度,继承自元朝的“诸色户计”。

  而且这种制度,严格的规定,军户匠户,其子孙是不能科举考试的,更不能经商,也就是说,限制了所有其他各种出路。

  这当然引起了所有户籍人口的不满,这比印度的种姓制度更要命。

  用不给安置,换取他们一能够发展的机会,军户们,会感恩戴德的。

  “从孙传庭的一个方略上看,其实大明朝廷三百六千军,咱们把那些空额压缩出去,估计也就200万,然后再按照孙传庭的办法,150万足够了,而现在大明早已经是雇佣兵,这其中还不会出现裁撤那些军人产生的弊端,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赵兴的改革就是与众不同,它与众不同的方式是,东林党人的裁撤所有认为臃肿的机构,是为裁撤而裁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