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9章 奸臣回朝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朵花似的。

  然后又暗通了阮大钺在南方的文社文人,大造舆论。能够上书言事的,一起上书保举。

  而在这里,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却是钱谦益。

  钱谦益是阮大钺名义上的老师,他当然知道阮大钺的为人。但他自认为,阮大钺入朝,因为和自己有师生之情,便能成为自己对付温体仁的得力臂膀。所以,他是极力支持阮大钺入朝的。

  迫于上下齐心的压力,最终内阁不得不低头,绝大多数同意了阮大钺起复。

  于是,在这事闹腾了半个月后,一道由内阁署理,吏部行文,皇上的圣旨便传到了南京阮大钺的文社草堂。

  对于朝廷起复自己的消息,早就有消息传了过来,只是阮大钺一直不能相信。

  阮大钺是官迷,但他更是谨小慎微的官迷。

  要不也不会出现崇祯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一看风头不对,辞官逃回家的事情出现。

  但回家之后,躲过了一劫,却依旧怀着一份不安份的心,打造文社,和官场上的好友同窗依旧频繁往来。其实就是为自己的再次东山再起做铺垫准备。

  但这次,崇祯在局面平稳,中兴有望的时候,却突然起复自己,目的是什么呢?

  在接旨之后,他却没有直接对传旨的太监表态,而是好生安顿了他们。然后自己闭门谢客,拒绝了所有闻风祝贺的亲朋友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夜一日,仔细的推敲揣摩。

  这次起复,皇上的真实意思,皇上到底要自己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最终,他从他的新官职里的那个御史职务,看出来了这其中的猫腻。

  他终于知道了崇祯和赵兴起复自己的目的,和要自己完成的任务。

  明白了这些,让他矛塞顿开,他知道自己再次起复,该怎么做,该做什么,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长久了。

  于是,在第三天,他意气风发的走出了书房,接受了圣旨,随着传旨的小太监进京了。

  不愧是小人,一路上,首先把个传旨的小太监哄的眉开眼笑。

  你可别小看了这传旨的小太监,那必须是宫中排的上名次的,要不根本就拿不到这个出宫传旨的肥缺。就比如这次,阮大钺就足足给了这个小太监前后一千两的真金白银。

  这让这个小太监笑的是见牙不见眼。

  更在一路上阮大钺的悉心照顾体贴下,最终两个人干脆拜了把子,做了盟兄弟。

  这样一来,阮大钺就事先在宫中布下了眼线。

  打听了宫中的秘籍之后,虽然每次赵兴和崇祯的谈话,都有王承恩在门口守着,听不到消息,但也让阮大钺知道,这个号称二皇帝,这个被所有的皇帝应该忌惮的家伙,却依旧是崇祯及其信任的家伙。自己的起复,就应该是赵兴提起,崇祯两个人商量后的结果。

  那么,该如何和赵兴处理好关系呢?这需要仔细的思量一下啊。

  于是,在到京之后,阮大钺第一时间,递上了谢恩折子之后,却跑到了赵兴这里来。

  但他没有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赵兴的家走动,也没有带银票准备贿赂,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堂堂正正的来到了锦衣卫的衙门,在大庭广众之下,拜见了赵兴。

  这一点,就立刻让赵兴对他刮目相看了。

  阮大钺进了指挥使的衙门,见到了赵兴,没有像别人那样,面对刻意提拔自己的赵兴,当场认做恩师。

  而且就那么恭恭敬敬的平身施礼:“下官见过指挥使大人。”

  对于突然间表现的这么有风骨的官迷小人,赵兴真的来了兴趣。

  “阮大人辛苦,请花厅看茶。”

  阮大钺却一摆手:“我和大人份属同僚,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就在这大堂之上叙一叙话,岂不更好?”

  赵兴就一皱眉:“这是明显的要和自己撇清关系呀,你小子什么意思?”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