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章 峰会第三弹:这一个月卷耳创造的神_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芯片领域,搞了那么多的计划,创建了那么多的研究所、企业,为什么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出问题?

  “是我们没有优秀的科研人员吗?众所周知,哪怕是在硅谷,在西雅图,在荷兰,微软谷歌英特尔英伟达,哪家公司的研发核心没有几个华裔?

  “是我们的环境就不出人才?就埋没人才?曾经无数人都有一丝丝的这个想法,但是,梁松先生来到中芯国际,三个月提升28nm工艺的良率到95%,360天跳代搞定14nm量产。

  “为什么能做到?难道只是因为多了一个人?还真是!为什么?因为领头羊——艰难前行的中国半导体制造需要一个领头羊。”

  “很有意思。”纪弘默默点头。

  他知道赵军说的委婉了,这其实更多的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知识的问题,甚至都不是设备的问题,而是缺一个说“上,我负责”这样的人。

  在其他领域还好,但半导体领域涉及的面太广了。

  就拿沪上微电子的28nm的光刻机来说,至今无法交付量产,原因是什么?

  一个复杂系统,设计没有满足需求,那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太多了!

  是上微整体不行?还是光学系统的供应商有问题?亦或是其他各个零部件的供应商有问题?还是全部都有问题?

  这都无法界定。

  那解决起来就十分复杂。

  而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一个人说:“上,出问题我来搞定!”这样的人。

  但又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这么说的,你得有这样的权威,让所有人都信任你,都配合你才行。

  在产线领域,梁松有这样的能力和威望。

  “而如今,”赵军继续说道:“卷耳智能科技在整个半导体领域也有这样的能力和威望!

  “或许有人说,不就是一个研究AI的企业吗?跟芯片制造有啥关系呀?是的,我也这么认为。

  “但你怎么认为不重要,我怎么认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220nm产线,极限生产22nm级别芯片的十倍光刻,谁能做到?

  “将中芯国际梁松先生主导攻克的14nm产线,换了一套产线系统,全体可以满足7nm生产的需求,谁能做到?

  “将28nm工艺的产线,摇身一变,14nm的产线又出来了,谁能做到?

  “一个月的时间,中芯国际所有的产线工艺都提升了,谁能做到?

  “我为什么站到这里,中芯国际为什么接受卷耳智能科技的【改弦易辙】,甚至接受了卷耳智能科技的主导,抛弃以往所有的EDA合作伙伴,拥抱【灵韵】,甚至不惜让出产能分配的主导权?

  “以上就是原因了。

  “如果说梁松先生,360天攻克14nm工艺属于奇迹,那么,卷耳智能科技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那就是神迹!”

  赵军说的很激动,脑海中也不断的浮现出当时他收到下属汇报,华为产线那边的情况。

  还有那个一直嚷嚷着“我加AI大于梁松老师”,名字好像叫什么“曾学成”的中年人。

  赵军不太懂工艺,也不太懂技术,但他懂数据,懂报表。

  华为的几条高端产线虽然不属于他们,但原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的情况他都看得到。

  如果仅仅只有赵老的通知,赵军或许也会来,但绝对不会如此配合。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一个人,他会说:‘放心搞,搞不定的交给我’!”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