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碰炸引信_超级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化技术范本,由于大量采用冲压件,枪械的成本大幅降低,又原来的500元降到了现在的240元,如果大规模批量生产,陈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把78式枪械的工艺简化后,卢嘉栋便把重点放到榴弹的引信上来,按照卢嘉栋本来的想法,40mm榴弹的引信最好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样就可以打出去榴弹就可以在敌人的上空爆炸,杀伤力也会成倍增加,不过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卢嘉栋否决了。

  原因不是别的,主要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允许,40mm榴弹本来就小,弹头引信就更小,无线电近炸引信需要集成电路板,往这么二十多毫米直径的引信中塞入如此高性能的电路板,别说咱们万山厂了,就是在全国也没谁能做到!

  只有等到电子技术微型化,小型化,抢挂榴弹才装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想到这里,卢嘉栋不禁慨叹,现在国家的电子技术实力真是太落后了,不过没谁一口能吃个胖子,想要改变只能一步步来。

  既然无线电近炸引信这条路行不通,那只能搞机械碰炸引信,作为后世的军工专家,卢嘉栋对各类碰炸引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后世我军普遍装备的DFS—10式35mm榴弹所配用的1—95—DRK42型碰炸引信,长长的研制人员名单中,就有卢嘉栋的身影。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设计起来毫不费力,毕竟这款引信的设计图就如同刻录在他的脑海中一样,很快引信的保险、连接杆、发药盒、定位销等关键部件的草图就被卢嘉栋画出来,并且卢嘉栋还在引信里加装了一个类似钟表的延时自毁装置,延迟时间大约15到20秒,当然,详细的设计图卢嘉栋是不会去画的,所以这项艰苦卓绝的任务便交给了杨立民以及其他几名绘图员。

  这种引信在设计上并不是难事,毕竟碰炸原理就那么几种,只要计算好镗压和弹丸在空气中的阻力参数,设定好引信保险的可以了,至于设计图那就更不用说了,所有数据都被卢嘉栋列出来,只要拿着尺子和铅笔画就行。

  如果要说难,那只能难在生产加工上,引信中十多个连杆、弹簧、保险球、击针等机械部件要集中在只有直径二十多毫米的空间里,不仅如此,里面还要安装传火药、自炸药和**,所以引信中的部件不仅微小而且相当精密,甚至比高性能机械手表还精密,加工难度相当高!

  所以当卢嘉栋把设计图的事情丢给杨立民后,便一头扎进车间,利用桂南厂的两台高精度镗铣机,开始对车间内的职工进行培训,当然最先学会的就是陈子豪和刘伟了,虽然王胜和罗章在机械上高了些小动作,但在大体的操作方面还是教了很多东西,唯一欠缺的就是高精度光学设备的调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