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章 年后_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对照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放那么多柴火更加燃不了。”杜晓娟拿过火钳扒拉一下,火就起来了。

  白长玫这下不敢随便乱动了,这种火炉她不怎么会烧。白家的火炉是直接用泥搭起来的,里面不容易进去空气,如果熄火了就会冒出很大的烟。

  那天白家父子三人回来的比较晚,喝的醉醺醺的,好在三个人喝酒了都是睡觉,没有发酒疯,杜晓娟带着白长玫给三人收拾了一下之后就让他们睡去了。

  至于晚餐,两个人也只是一人吃了个烤红薯就洗洗准备去睡了。

  初一初二在别人家算是热闹的日子,但是在白家就稍显冷清。

  除了初一去堂爷爷家拜过年之后,白家既没有去别人家拜年也没有人来白家拜年了。

  这个原因就要从白家爷爷那辈说起了。

  白家爷爷当初从外地举家搬回到老家,一路上颠沛流离,刚到大路村的时候白应良才十二岁。

  那时候的白家真的惨,大的小的都瘦的皮包骨。

  根据白爷爷的说法,村里人知道了白家大儿子十六岁参军抗日结果再也没有消息回来。白家本来全家人在外地讨生活为主家做事,结果主家跑了,所以全家就回来了,白应良认字也是那是跟着主家的少爷一起学的。

  那时候参军牺牲之后没有消息的人很多,村里人也默认大儿子牺牲了,白家是从白家爷爷的父亲那辈出去的,村里不少人对白家爷爷还有印象,所以很快就接纳了白家。

  因为对于白家的同情,在村里同族人的帮助下,白家就在村里安稳下来了。至于杜晓娟根据白爷爷的说法,孩子是他路上捡到的,也是跟着一家人准备逃回老家,结果走散了。

  白爷爷想着安定下来之后就给她找家人,最后也是没找到,孩子只记得自己叫娟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白爷爷就让她和自己的老伴姓,取名为杜晓娟。

  所以白家现在既没有杜晓娟那边的亲戚,白应良这边亲戚也少,被人家过年是从过年那天一直到正月十五,白家是初二就开始闲在家里。

  说是闲,其实也不闲,杜晓娟拿着家里的衣服围在火炉边上缝缝补补。

  白长玫觉得这样对眼睛不好,但是杜晓娟表示已经习惯了。

  白长玫劝不动,最后能做的就是把火烧亮堂一点,以后珍惜衣服一点。

  白大哥正月初八上工,而白二哥,初三就要离开,因为他还要花三天的时间在路上,要不然时间赶不上。

  白二哥走得那天早上,杜晓娟不知道是一夜没睡还是三四点就起床了,白长玫五点多起床的时候,杜晓娟已经蒸好米饭煮好鸡蛋了,正在烙饼,是准备给白长寿路上的粮食。

  那天早上杜晓娟整个心神都放在白二哥的身上,她坐在桌子上看着儿子吃饭,眼泪突然就掉下来。

  白二哥赶紧给自己娘擦眼泪,“娘,放假了我还回来,到时候您还给我做炒鸡蛋吃。”

  这鸡蛋是白家之前留下来的,鸡已经都杀了,过年的时候鸡蛋都没舍得吃,就准备给白二哥带走,今天早上杜晓娟全部煮了,大概有二十几个。

  “娘现在后悔了,当时不该同意你去。”杜晓娟扑在桌子上哭,其他人心里也很不好受。

  杜晓娟的再怎么挽留,白二哥还是走了,全家人一起送他到火车站,火车票是提前买好的。

  杜晓娟在牛车上就一直叮嘱白长寿,要他注意身体按时吃饭,给他的毛衣记得穿,鸡蛋不要忘记吃。白长寿一一应着,他也难受,但是他知道他的工作是伟大的光荣的,他不仅在保护国家也在保护自己的家。

  火车要开走的那瞬间,杜晓娟突然就冷静下来了,她努力笑着告诉儿子,不要担心家里,在部队好好表现。

  等到看不见白二哥的她才掉下眼泪,白应良将杜晓娟抱进怀里,安抚的拍拍她的背。

  白大哥和白长玫也是不舍得很,早上起来就没什么精神,白大哥觉得自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应该承担起责任,一直忙前忙后的帮白二哥准备行李,也向他承诺好好照顾家里,让他在部队不要担心。

  白长玫则是躲在房间痛哭一场,原来的她觉得自己并不害怕分离,现在她才知道,她只是没找到离开会让自己伤心的人。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