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七十四章 内外兼修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外门,所以我们需要您和浙大的协助”

  竺可桢敬佩看着文建阳和方天浩说道:“文将军、方师长过谦,在桐城期间,竺某和浙大同僚研究了解过根据地运转管理模式,虽然没有透彻的深入解剖研究,但知一叶而看天下秋,坦白的说,我和我的同僚是在震惊中不思其解,根据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法度健全,机构各司其职,运作流畅,效率高洁,工商、经济、科研发展迅速,自抗战起始,根据地算是竺某和浙大同僚所见最为盛世之地。”

  谦逊一笑文建阳说道:“竺先生,根据地之前法案只是过度应急之需,淮南、蚌埠的收复意味着我们在工业生产方面可以大有所为,我们在农林经济、科研、教育方面都需要有完善机构体制可以给根据地建设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目前根据地所有民生事业都依靠民政部在运作支撑,这是一种非常时期的特殊过渡形式,当社会群体发展到一定规模,民政部便会变得有心无力,机构的超负荷运作会导致错误的频繁和效率的低下,所以我们需要系统化设置,科学合理分配,农业、科技、民生、教育、经济都需要细分职能”

  竺可桢极为赞叹,虽然是一介文人,但所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竺可桢同样在思考一个健康的机制体系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地的形式确实如文建阳所言,需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浙大搬迁颠沛流离之路,沿途饿殍满道,民不聊生,根据地在一年时间,除本身承载的百姓,近十余万自战乱区逃荒人员涌入,民以食为天为天,仅仅是粮食开支一日都是天文数字,如果不是汉华军在宣城夺取日军搜刮的战略贮备粮,难说现在文建阳头疼的是军事还是民生。

  点点头,竺可桢说道:“文将军、方师长先天下之忧而忧,令竺某汗颜敬服,根据地卧虎藏龙,竺某建议文将军召集根据地和浙大竺某同僚就将军所言科技、民生、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一次研讨会,然后分类设置管理机构,期间,浙大可以按照将军构思进行一次民意调查”

  文建阳大为欣喜,有浙大统筹规划加上自己和方天浩等人的旁引佐证,绝对是事半功倍之事。

  一周之后,文建阳、萧飞羽、高传辉、方天浩、朱墨轩、陶若水、杨千嬅、周文山、张凯、竺可桢以及浙大在农林、教育各方面专家教授齐坐一堂,在桐城召开汉华军根据地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研讨会,经过两日商讨,根据地在构架立法、行政、司法基础之上特设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农林部、建设部、经贸部、财政部和税务部、民政部以及安全部。原民政部部长杨千嬅调任安全部部长,负责根据地对内治安部门的构建和根据地外联事物以及犹太人定居点工作,民政部工作由胡慧仪负责,陶若水肩负教育部工作,张凯则负责科研部工作,负责整合太原、犹太人、北美三方人力资源和科研力量的融合,朱墨轩和周文山则担任财政部和经贸部之职。

  周文山完全没有料想到初到根据地,尚未从根据地的繁盛给自己的震撼中澄清自己,便身兼重任。

  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派系之别,更没有论资排辈的偏见,这让周文山大感意外又感激涕零,家族本就经商而生,如若不是日本人攻占常州,没收自己遍布江浙的产业工厂,自己早就是商业骄子。

  士为知己者死,周文山在感激文建阳之余,内心宣誓定不负所托。(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