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章:大斗拔谷_一枪刺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自的豪情,催促着他们尽快奔赴战场。不要说这三人心情急切,就连他们座下的马匹,也是昂首嘶鸣不已。

  走到城门处,三人下得马来。守禁的铺兵,正在缓缓地打开城门。验过了各自的牒符,三人依次牵马出城。

  穿过瓮城,绕过羊马墙,踏过吊桥,三人重新翻身上马后,都不禁回头看向高大的凉州城。

  城墙上的灯火依然照亮着各色军旗,巍峨的门楼静静地耸立着。

  “再回来时,我等必是拿下战功!”阿史那博恒长呼口气,大声说道。

  孙诲看了看他,再对宋通说道:“宋总管,一路就由我与阿史那代行侍卫之责。到了军中,我等更是会效死力!”

  宋通点点头,缓缓地说道:“我等一定都可以得逞心愿!”

  说罢,他口中呼哨一声,打马奔去西面的驿道。

  孙诲和阿史那博恒也不怠慢,随即挥鞭策马赶来。

  连续两日的奔波,三人已经到达焉支山的山口。望向西北面连绵起伏的草场,三人都是感慨不已。

  阿史那博恒呆望许久之后,喃喃地说道:“若要觅得机会,一定要去焉支山牧马监看看。听说,那里的马匹,都是天马。”

  孙诲笑了笑说道:“我已去过数次。那里的马匹,多与北面的同罗、仆固,以及突厥等诸族;西面的突骑施、沙陀等族属;南面的吐谷浑人,进行马匹的配种。这片草场又还广阔,气候也很适宜。因此,牧马监里的马匹,不禁数量庞大,良马的确很多。”

  宋通收回目光,对阿史那博恒说道:“曹世宇,本与我等皆是相好。他在那边,别说我们惦念他。就是他,也必定是想念我们的。待不久后,定可将他调回。”

  阿史那博恒连连称是,随后就大呼一声,催马转去西南面的一条驿道,奔入了大斗拔谷中。

  大斗拔谷,自从汉代的张骞西行从此通过后,就一直带有既神秘,又显赫的声名。

  颇为著名的就是隋炀帝西巡张掖,再从大斗拔谷中返回的事。

  史书记载,隋炀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穿越这条山谷时,盛夏之时遭遇了暴风雪。文武官员浑身湿透,士卒冻死大半。

  宋通虽然存储有这些信息,但毕竟也是第一次亲自前来。

  幻想与实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异常区别。

  大斗拔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将高耸天际的祁连山,一分为二。

  这条五十余里长的峡谷,最窄处只有十余米。是南面的吐蕃,欲要侵袭东北面的凉州,或者西北面的肃州,而时常经过的一处山谷。

  身在其间奔走,此时虽然已经进入春季,但骑在马上的宋通,还是觉得身上有些寒凉。

  不时仰望峡谷两侧的山峰,宋通心中感慨不已:这条山谷作为军事要道,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因为它位于祁连山东麓,向北二百里就是焉支山。祁连山与焉支山中间为一块平地,有弱水、张掖水流过。那里,形成了广袤的山谷平原,蕃息着数以十万计的马匹、牛羊。

  大斗军,作为扼守吐蕃来袭掠的军伍,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看守这块天然的牧场。

  因此,这条山谷的军事意义,以及经济意义都很大。

  大唐军队,为了防范吐蕃的来袭,多会在秋冬之时,烧尽山谷内的杂草。这样,既可以使得来犯之敌无可遁形,又可以使得敌方的大量战马,没有草料供给。

  吐蕃但见谷内烟火飞腾,也就知道唐方已有准备,而不再从这里进犯。

  阿史那博恒见宋通许久没有说话,就放松马缰绳,侧身笑问道:“宋总管是要在这里布兵么?”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