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1 飞凤电器公司_那年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局面,金老板避祸期间的损失,自己全额赔付,如果赔不起,就把货场抵给金宝昌。

  这让金宝昌大为感动。

  要知道精明的商人是很难发自内心被感动的。

  但是金宝昌知道,梁老板此举真的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因为金宝昌信不信的,对梁老板一点损失都不会有。

  做这一切,那都是为了金宝昌着想。

  最终金宝昌听从了梁老板的建议,停止目前的倒爷行为,离开沪海,暂时躲避。

  后来果然出现了集中打击倒爷的行动。

  金宝昌这个土生土长的沪海人,他们一些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都拜了把子。

  他们这一群结义兄弟一共有十八人,在本地人称十八罗汉。

  但是经过这次集中打击,等到金宝昌回到沪海,发现他们这十八罗汉,只有自己一个人是自由的。

  其他那十七个,死了一个,进去了十六个。

  这一下,梁进仓填补他那十七个罗汉的空白,跟金宝昌成了铁哥们。

  这次集中整治之后,价格双轨制并没有什么改变,巨大的价格差异依然存在。

  倒爷们也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金宝昌又想重操旧业。

  毕竟,这个职业太来钱了。

  这时候,梁进仓给他提出另一条道路。

  他想把货场承包给金宝昌。

  当然,在说承包之前,梁进仓给金宝昌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的经济趋势。

  他断言,价格双轨制只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一种产物,是国家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权宜之计。

  不会长期存在。

  等到价格双轨制结束,倒爷们也就失去了他们生存的土壤。

  梁进仓反问金宝昌,到那时候,习惯于空手套白狼的你,又该做点什么呢?

  金宝昌又一次被梁进仓说服了。

  梁老板把自己货场的盈利情况跟金宝昌和盘托出。

  给金宝昌算了一笔账,也就是说,承包货场的盈利,并不比金宝昌当倒爷少。

  而且,这是一条正路。

  不涉嫌违法。

  货场越发展越大,各地的线路开拓越来越多,能够做成一个很大的事业。

  金宝昌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沪海本地企事业单位的大领导他不熟,可是各单位的小领导,他确实认识太多太多。

  去各单位联系业务,把他们的运输业务揽到手,这对于金宝昌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的事。

  金宝昌发现,梁进仓把货场承包给自己,那真是找对人了。

  这一对铁哥们当即一拍即合,签署了承包协议。

  梁进仓货运网络上最大的一个配货点,终于有了一个得力的领导人。

  沪海货场在金宝昌上任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业务量翻了好几倍。

  金宝昌大发其财。

  梁进仓的货运网络得到极大充实,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且这个甩手掌柜对于自己货运网络之中的龙头,那是相当放心。

  皆大欢喜。

  梁进仓跟金宝昌的关系当然是更上一层楼。

  现在梁进仓要调查谢兴楠的底细,肯定要指派金宝昌去完成这个任务了。

  梁进仓指派下去,第二天金宝昌就完成了调查任务。

  说起来,金宝昌跟姓谢的一点都不陌生,而且还有业务关系。

  以前金宝昌当倒爷的时候,给谢家提供过紧缺物资。

  这两年金宝昌干货场,有运输的活儿,谢家都来金宝昌的货场。

  谢兴楠的父亲叫谢振刚,前些年承包了街道上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改名沪海飞凤电器公司。

  谢振刚把握住了前些年衣食住行物资紧俏的机会,厂子转产生产冰箱,洗衣机。

  飞凤电器干得比较早,厂子规模较大,也积攒了一定的财力。

  但是据金宝昌说,飞凤电器这两年的效益有所下滑。

  经营上并不是那么顺利。

  因为这两年有太多的企业涌入家电市场,市场竞争比较大。

  飞凤产品的销量大幅下滑。

  可是厂子的经营成本却是居高不下。

  还有一点,飞凤电器也是深陷“三角债”危机,手里的资金相当紧张。

  只不过谢兴楠是谢家的小儿子,比较宠爱,这小子从小嚣张惯了,即使自家厂子面临困境,但是他要买车,谢振刚依然是满足他的要求。

  请收藏:https://m.bqgs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